mg不朽的浪漫官网(教师教育学院)
“十四五”发展规划(2021—2025)
为更好地适应传媒产业的发展,提升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将本院建设成特色鲜明、在同类院系中具有一定优势的学院,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以及我司整体发展规划,以团队队伍建设为重点,以学科专业建设为动力,突出办学优势,凝练办学特色,提高教学质量,在分析学院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制定传媒公司(教师教育学院)“十四五”发展规划。
一、发展基础与现状
(一)发展基础
1.学科专业建设初具规模。mg不朽的浪漫官网是在2015年集团院系调整中成立的学院之一,在原新闻传播系和教育技术系基础上组建。2021年3月,根据学校整体规划,教师教育学院挂靠mg不朽的浪漫官网,组建传媒公司(教师教育学院)。学院学科专业建设初具规模,截至目前,建有广播电视系、广告系、戏剧与影视系、数字媒体技术系、教育技术系和公司产品部6个系(部),拥有广播电视学、广告学、广播电视编导、数字媒体技术、教育技术学、网络与新媒体6个专业,承担全校师范类教育学、心理学教学任务。全日制在校生1129人。
2.团队结构基本合理。目前学院在编人员中,专任教师46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10人,博士4人,在读博士7人。讲师27人,副高以上职称的教师占30.4%,其中教授占专任教师的8.6%,副教授占21.7%,4人受聘为硕士研究生导师,1名教师入选学校第二批“英才计划”,多人荣获湖南省普通高校优秀党务工作者、校级“教书育人好教师”、先进教育工作者等荣誉称号。长期聘请多名著名大学的教授、博导以及资深媒体人士为客座教授。教师大多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传媒大学、武汉大学、四川大学等国内重点大学。学院以抓好高层次人才和高职称人才为重点,以学校英才计划为平台,大力加强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和稳定工作;积极鼓励和支持中青年教师出外攻读博士和硕士学位,着力培养高层次人才。近五年共引进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14 人(其中博士1人),评上副教授以上职称教师人6(其中教授2人),培养了3名博士。学院不断提升教师的国际化视野和整体水平,提高团队队伍的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学院出国交流学习教师达4人次。形成了一支职称、学缘、年龄结构合理,素质较高、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教师队伍。
3.教学管理制度健全。公司教学工作管理制度健全,管理规范,教学常规形成制度,教师公司产品实践能力提升较大,员工培养质量逐年提高,学院连续五年获得全校教学管理先进单位,连续六年获得全校就业先进单位,多名员工获得全国、省、市各类竞赛奖励。
4.教学条件较为良好。公司在上海、长沙、永州等地建有17个实习基地,与永州市委宣传部签订协议实行校地共建,永州电视台为省级优秀实践基地。建成14个专业实训室,现有数字媒体开发应用基地、影视后期制作实训室1个,数字图形图像处理实训室1个,电视节目录制实训室1个,游戏网页制作实训室1个,摄影摄像实训室1个,广告创意设计与制作实训室1个,高清数字摄影制作室1个,演播室1个,高标清影视制作实训室1个,动画制作实训室1个,摄影棚1个,音频制作实训室1个,及虚拟仿真创作室、演播厅各一个,仪器设备总值1000余万元,建立了一个较为完善的基础实验室、专业实训平台和校地(企)实习基地的实践教学一体化平台。为专业学科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实训平台现能开出各学科的业务类实训项目80余个,同时改革了实训教学内容,建立了新的学科实训课程体系。
5.学科专业建设有一定基础。依据教育部《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11)》和《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mg不朽的浪漫官网目前已拥有广播电视学(050302)、广告学(050303)、广播电视编导(130305)、数字媒体技术(080906)、教育技术学()、网络与新媒体()等6个本科专业。这些专业涉及到四个二级学科:传播学(050302)、广播电视编导(1201)、计算机应用技术(081203)、教育学()。目前各学科均没有硕士点。近年来,团队建设有一定成绩:一是学科有了初步的系列的科研成果;二是有一支较年轻的队伍,思维活跃,接受新事物强,一批年轻老师在积极攻读博士学位。三是学科队伍梯队较明显,结构合理。四是科研条件,特别是科研的实验设备较为完备,建有新媒体与社会发展研究所校级科研平台。我司十三五期间的学科研究方向:一是永州地方特色文化传播;二是对广播电视广告的高品位与强效果的统一进行系列研究;三是新媒体与社会发展研究。四是地域形象传播研究。
6.科研水平不断提高。近年来承担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省部级科研项目20余项、厅局级科研项目30余项,各级各类教改项目近20余项;出版了学术专著10余部,在各类期刊发表学术论文460多篇。
(二)存在的问题
1.高水平团队紧缺。目前学院团队相对紧缺,尤其是高水平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有待进一步加强。总体来看,一是专业团队结构不平衡。数字媒体技术、广告学团队总体偏少。二是高级职称、高水平教师紧缺。目前全院在编教授仅4人,副教授10人,副高以上职称的教师占30.4%,其中教授占专任教师的8.6%,副教授占21.7%。三是双师型教师紧缺。目前真正有业界从业经验的只有4名老师,有相当比例的青年教师是从学校到学校,缺乏业界经历从业经历。与此同时,学院面临着人才引不进、留不住的窘境,外出读博的老师流失严重,这极大地制约了mg不朽的浪漫官网的发展。
2.教学方案执行存在短板,效果不佳。按照国家教育部的新工科、新文科的相关要求,反复修改专业培养方案,目前网络与新媒体、广告学、广播电视编导、数字媒体技术、教育技术五个专业,各个专业培养方案相对科学合理,但是在执行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一、团队缺乏,课程教学质量尚未尽如人意。二是校地、校企、校媒合作没有打开局面,教学过程局限于校内教学、课堂教学。三是学校投入经费明显不够,一些新专业的实验实训设备赶不上时代,员工学习应用存在落差,如网络与新媒体专业。
3.团队建设存在短板。主要表现为:一是学科方向凝练不够。目前学院有四个学科门类,跨度较大,基础不一,学科方向需要较长时间凝练;二是学科研究队伍不稳。学科带头人缺乏,教师团队没有形成合力,学术梯队有待加强,年轻教师多且科研经验不足、科研能力有待加强,高职称和博士学位教师引不进、留不住,流失严重。三是标志性成果不足。普刊论文、省以下项目较多,权威刊物、CSSCI刊物成果少;国家级科研课题少。四是科研平台不够。目前没有重点学科和重点建设学科,没有省级双一流专业和课程,没有省级教学科研平台。五是科研经费和交流不足。由于缺失科研平台和国家级项目,导致科研经费紧张,与外界的学术交流和业界交流不够,学术影响力不大。
4.社会服务意识和能力有待提升。目前广大教师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识还不强烈,服务能力还比较弱,没有形成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团队,没有形成知名的服务品牌和成熟的服务产品。
5.员工工作存在短板。员工日常行为养成教育存在一定问题,员工生活自理能力较差,美育、体育、劳育与德育、智育的结合有待进一步加强;员工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学习动力不足,在员工的职业生涯教育上应进一步强化。现有专职副书记1名、专职辅导员5名,辅导员事务性工作多,班主任的工作积极性不强,没有形成育人的合力。
6.内部管理有待加强。虽然学院管理制度健全,但体制有待进一步完善,制度执行力有待进一步提升,管理科学性和灵活性有待提升;学科专业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产学研一体化格局尚未形成,
二、总体目标
紧紧围绕国家传媒产业发展和教师教育发展政策以及集团发展战略目标,努力培养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高水平应用型人才。以发展为宗旨,以专业建设为依托,以教师队伍建设为核心;以科研为先导,以教学为中心,以改革为动力,以社会需要为导向,着力内涵发展,聚焦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建构产学研多元共建与合作共赢的传媒创意产业联盟,拓宽办学的国际化视野,提升我司核心竞争力,把我司建设成为特色鲜明、办学水平较高、适应传媒创意产业发展和社会进步,在省内外具有一定影响的二级学院。
三、具体目标
(一)办学层次和规模
“十四五”期间,以现有6个本科专业为规模,适时申报播音与主持艺术、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到“十四五”期末,全日制在校生达到1300人左右。积极创造条件开展研究生教育。以新媒体与社会发展研究所为依托,以传播学团队建设为基础,整合校内资源,集中人财物,凝练学科发展方向,按照民族文化传播专业硕士点的要求,逐条建设达标,为申请硕士点,打下良好基础。积极争取开设硕士研究生教育,获得传播学硕士学位授予权。
(二)团队队伍建设
“十四五”期间,要以人才资源能力建设为核心,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优先发展、以用为本的理念,大力推进人才强院战略。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团队建设为龙头,以引进和培养高层次人才和中青年教师为重点,汇聚高水平人才和优秀中青年教师骨干,引领团队队伍整体水平全面提升,为实现学院“十四五”目标提供强有力的人才队伍保障。
根据学院专业建设目标,围绕团队建设,凝练特色优势方向,引进和培养一批高水平教师和优秀中青年教师骨干,形成教师梯队;以新闻传播学重点学科和教育学特色应用学科为依托,以学科带头人为核心,以科研项目为抓手,凝聚学术队伍,促进学科发展,多出科研成果。围绕人才培养,凸现专业特色,内培外引相结合,形成符合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要求的教师梯队,促进优秀人才和团队队伍可持续发展,提升队伍整体素质。通过5年的努力,建设一支学术水平较高,年龄、职称结构较合理的教学团队。
学科专业教师人数及比例期望如下表所示。
现有人员 | 现有人员比例 | 期望人员 | 期望人员比例 | |
教 授 | 4 | 9.6% | 8 | 16.00% |
副教授 | 10 | 19.35% | 15 | 30.00% |
讲 师 | 27 | 54.8% | 25 | 50.00% |
助 教 | 5 | 25.8% | 2 | 4.00% |
合计 | 46 | 100.00% | 50 | 100.00% |
“十四五”期间,要以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为核心,以培养中青年骨干教师为关键,建设一支与学院学科专业建设相适应、素质较高、结构合理的团队队伍。专任教师达到50人左右,生师比达到20:1;硕士以上学位及研究生学历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90%以上,其中青年教师中具有硕士以上学位及研究生学历的教师达100%,具有博士学位的(含博士在读)教师数达到20%以上;教师职称层次比例趋于合理,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46%左右,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的比例要达到教育部要求的合理比例。
“十四五”期间,要充实新专业团队,引进相近专业团队,逐年缓解紧缺专业人才匮乏的矛盾。加强学科专业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和引进,培养和引进1~2个校级、省级学科带头人,使其成为在国内同学科专业领域中有一定影响的专家;做好校内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工作,培养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1~2名。在现有团队队伍中,以联合培养研究生的方式,争取培养1~2名以上教师担当硕士生导师。由此形成一支基础扎实、富有创新精神、学术水平高、结构合理的高素质学术队伍。
(三)团队建设
以申硕为契机,以新文科建设为指引,新闻传播学、教育学和数字媒体技术三翼齐飞,力争实现省级应用特色学科、省级一流专业、一流课程和省级以上平台突破,促进办学条件的改善和办学层次的提高,全力推进对外交流、校企合作和服务地方,扩大学科影响力和知名度,坚定不移推进地方性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
1.新闻传播学学科
一是深化产学研合作,加强智库平台建设,组建协同创新中心,开展横向委托科研课题研究,提升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能力。明确每年的科研任务,瞄准标志性的成果,充分利用学校奖励政策,推动完成标志性成果。积极对接地方新闻传播行业的项目,充分发挥横向项目在应用型人才培养和在服务地方中的重要作用。加强服务地方,争取每年开展3-5项服务地方项目,为永州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每年争取申请2-4项院级科研项目、1-2项省级科研项目、1-2项国家级;争取在该学科的核心类学术期刊上发表3-5篇学术论文、出版专著1-2部;争取申报新闻传播学学科为“十四五”规划学校重点学科;争取召开1-2次全省性的学术会议,扩大影响。
二是做好人才队伍建设,引进和培养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引进学科带头个人、学术带头人和骨干教师,逐步形成在省内外的学术影响力,发挥作用。着力引进和培养年轻教师,保持团队具有可持续发展。培养一支数量足、结构优、能力强的学科队伍,教授占比达到50%,博士占比达60%;扩大新闻传播学在全省乃至全国同等院校中的地位和影响;力争达到专业硕士点建设要求,力争成功申报硕士点;
三是明确办学定位,坚定不移推进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坚持“产与学”“校与媒”“应用与创新”“就业与创业”结合,突显质量与特色,培养具有高度政治责任感、全媒体业务技能、复合型、创新型的新闻传播人才。每年培养合格本科生300人左右;员工各类获奖每年15人次;与其他院校进行传播学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10人左右。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国外高校开展合作办学,争取每年培养交换生5-10人,派出员工外出交流50人次,教师外出学习进修、参加学术会议10人次。
2.教育学学科
学科力促形成较为合理的学术梯队,推出高水平的教育研究成果,为学校和地方政府提供决策咨询服务;与学校申硕建设学科相对接,到2023年建成一级硕士学位授权学科,成为省级应用特色学科。
一是加大团队队伍建设力度,培养和引进3至5名高水平学术带头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比例达到30%,造就一支学术水平高、科研与创新能力强、学历结构、职称结构与学缘结构合理的学科队伍。
二是进一步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一方面,恢复教育技术学专业的招生,增加师范类专业数,逐年扩大师范生招生规模,建议学校将师范生招生规模扩大到1500人/年,另一方面,加强师范生的教学技能培养,组织开展“三字一话”、教学设计、片段教学等方面的系列师范技能提升活动,通过以赛促训的方式,提升师范生的核心素养。
三是加大科研创新支持力度,鼓励和支持团队成员撰写和刊发高档次论文、申报高层次科研项目,力争学科团队每年发表CSSCI源刊论文8篇,力争在国家级、教育部和省级重点重大科研项目和省级科研成果奖等方面取得突破。
四是继续加强产学研政合作,争取与国内优质学术平台、永州市教育局、永州市教师发展中心等平台在科研、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服务开展合作,扩大教育学学科的社会影响力和自身实力。继续与湖南德为师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就师范生的教学技能训练开展合作。
五是加强专利创造与成果转化力度,支持教育技术学方向的教师开展专利创造与成果转化,支持团队成员注重和加强科研成果转化,提高教育学科的社会服务能力。
六是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选派优秀研究人员5人到国内外著名大学和研究机构进行学术研修、攻读博士学位或开展博士后研究。
3.数字媒体技术
一是明确学科发展方向。根据学院专业和学科特点,与教育技术学、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相结合,设立游戏开发、影视动画、数字教育媒体、教育软件工程方向。
二是加大人才引进力度,主要引进计算机和教育技术博士、教授1-3人,改善团队结构。
三是加强校企合作。计划与国内相关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关系3个以上。
四是建立省级以上平台,建立教育部协同育人平台1-3个,申请省级平台1-3个。申报省级一流专业,申报省级一流课程1-3门。
4.广播电视编导
一是明确学科发展方向。拟地方文化传播、影视艺术创意发展方向,加强与永州经济文化的契合度。
二是加大人才引进力度,主要引进艺术类、传播学类博士、教授1-3名,改善团队结构。
三是加强校企合作。与国内相关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关系3家以上。
四是建立省级以上平台,建立教育部协同育人平台1-3个,申请省级平台1-3个。
(三)专业建设
以申硕为契机,以新文科建设为指引,新闻传播学和教育学双翼齐飞,力争实现省级应用特色学科、省级一流专业、一流课程和省级以上平台突破,促进办学条件的改善和办学层次的提高,全力推进对外交流、校企合作和服务地方,扩大学科影响力和知名度,坚定不移推进地方性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
(四)教学工作
“十四五”期间,要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不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规范教学管理,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构建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培养适应新媒体时代的需要的高质量人才,构建地方性应用型传媒人才为目标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1.理论教学
完善质量监控体系,建立现代化教学管理体系。强化质量意识,建立全方位、全过程的质量监控体系。树立全面教学质量管理理念,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立科学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制定好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充分发挥教学质量监督的效果。
强化教学目标管理,把控教学关键环节。保障教学效果,必须严格按照专业培养要求、计划完成相关的计划,努力实现教学目标。将学院及各系、各专业及每门课程实行目标定制,实行学院、系、任课教师三级管理模式,以学院为总体督查,实行学期检查、考评,年度总评,并给予适当奖励。
紧跟时代发展要求,创新教学培养理念。充分理解新文科、新工科的“新”,准确把握新时代、新环境下人才培养的新任务、新目标。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上要“新”,充分发挥专业为地方服务的教学定位,突出地方性应用型特色。数字化为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带来了新的历史发展机遇,我们要推进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与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深度融合,进而全方位、全领域、全要素地建构数字化时代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体系。在旗下产业中,也要注重现代信息技术与公司产品深度融合,探索实施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个性化的教育,推动形成“互联网+高等教育”新形态,以现代信息技术推动高等教育质量提升的“变轨超车”。大数据、互联网、多媒体等信息技术浪潮,极大地改变着我们的学习和教育方式,为新文科建设提供了高效便利的工具。教学内容的更新,必须根据科学的最新发展对这门课程教学内容进行必要的筛选、补充、更新和重组,使其既能反映该学科领域最基本核心的知识,又能反映该学科最新的进展和动态。教学方法上要灵活多变,要不拘一格,一切以教学效果为目标。
充分发挥永州资源优势,培养地方性人才。永州是一本书,是一幅画,我们要充分利用地方资源优势,地方文化进课堂,实现教学为地方服务,人才服务于地方。永州的民族文化、非遗文化、女书文化、古村落文化、红色文化等都可以作为教学的内容、实践对象、以及专业学术研究对象,以此实现教研产相结合、教学根植地方、服务地方。
进一步优化实践教学平台,提升员工应用服务能力。加强校地校企校媒合作,结合地方、企业、媒介资源优势,优化教学实践平台,提高员工实践能力,提升教学服务水平。“十四五”期间,落实至少每个专业新增3个校企合作基地,并与学校宣传部合作,以校园网、科院公众号、科院校报等校内媒体规划建设好校内实践基地。
加强课程内涵建设,提高课程建设水平。按照教育部的标准,进一步完善课程体系建设,每年新增1~2项省级教改项目、1~2门校级一流课程、1~2门校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2项校级教学成果奖。“十四五”期间,争取1~2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1~2门省级一流课程。加强优质教材体系建设,出版5~8部系列教材,争取有1~2部列入省级规划教材。
投入与增效并举,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十四五”期间,力争经费投入600万元,进一步提升和完善学院现有的实践教学设备设施,提升校内实践条件,保障教学研究与实践,实现为地方、为社会经济服务。
2.实践教学
一是改革实践教学内容和模式。推进3+1的教学模式,将理论知识向应用能力迁移,通过行业媒体与学院共建专业、课程置换等,实现校外行业资源的教学化引进;通过企业项目嵌入、项目培训等途径,将专业实践与社会实践深度融合,实训课程尽可能与地方媒体、社会媒体合作,以专业标准检验实践效果,为员工打造形式多样、广泛深入的专业实践教学。
二是构建新型实践教学体系。为将员工培养为具有媒介融合思维, 集采、写、摄、录、编、播于一体的全媒体专业人才,探索构建由课程实训、专业见习、暑期社会实践、专业实习、社会活动、科研创新、各类竞赛组成的一体化教学体系。
三是专创融合。通过“专业工作室+竞赛项目+创业孵化”的模式支持员工创业创新,鼓励与相关政府部门、行业协会、企业等组织联合开发创业项目,引进员工实践基金,把员工的科研创新列入教学计划,开展各类创业大赛以及各级各类的学科竞赛活动,在大广赛、公益广告大赛、全国高校数字艺术作品大赛、科讯杯等赛事活动中取得好成绩。全方位开放实验室,建设好员工创新创业中心,科研创新、毕业实习、毕业设计与就业相结合,鼓励员工把毕业实习期间从事的工作进行真题真做来完成毕业设计,同时为自己的就业打下良好基础。引导员工参与各种商业赢利性活动,来促进员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四是加强校内外实习基地建设。“十四五”期间,争取资金建设全媒体综合实训室,与现有融媒体中心和其他实验室充分整合,按照“中央厨房”生产模式,能够为多个专业员工提供综合性技术平台与创作空间,探索实现“一次采集、多元生成、多渠道传播”的媒体融合训练模式。依托行业,拓展校外实习“产、学、研”合作基地,培养师生实践能力,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利共赢。
(五)科研工作
“十四五”期间,争取国家级项目立项1~2项,省部级项目20项,厅局级项目30项,校级40项,横向课题进校经费2000万,提高结项率及项目成果的学术水平。省部级科研成果奖达到1~2项,确保每年有50篇以上论文公开发表,其中“北图”、“南图”核心期刊的论文年均5~10篇;每年出版著作(包括专著、编著、译著等)1~3部。权威检索收录的论文逐年增加。争取增设校级研究机构1个,并依托各类学术平台,举办2~3次全省或全国性学术论坛。全院争取每年为地方政府,或永州中小企业,提供有重要参考价值的调研或咨询报告1~3篇;参加省、市乃至全国学术研讨会,并提交有一定学术水平的论文5~10篇。加强与其它院校、媒体机构的交流合作,积极参与国际性和全国性的学术交流,加强合作,提高我司知名度。每年邀请校外著名专家学者1~2位来学院讲学。鼓励教师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活跃学术气氛,提高学科意识。提升学术水平,体现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特色与学术水平。
(六)社会服务
“十四五”期间,以校、政、企产学研合作为纽带服务地方经济,利用专业特点,增强服务社会能力。
一是积极与企业对接,力争建设3-4个紧密型产学研合作单位和10个以上校外实习基地,引导员工承担社会项目,逐渐形成可持续的、面向市场的产、学、研教育合作模式。
二是与永州市委宣传部、永州地区各融媒体中心加强联系,推进各类新闻专干、新闻发言人、舆论检测人员培训和智库建设。
三是加强与永州市各文化部门、非遗项目对接,在推进地方文化传播、少数民族文化传播、地域形象传播、地方品牌策划与创意、非遗项目的影视化保护与传播方面提供服务。
四是加强与永州市教育局对接,加强推进公费师范生招生比例,加强与各县农村中小学联系举行班主任培训、心理辅导培训、教育技术培训、媒介素养培训等各类培训。
(七)实验室、文献资料建设
建设全媒体实验中心,科学规划实验室建设,加大实践教学的投入,多渠道争取经费,到2025年新增仪器设备值500万元,为应用型人才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师的科研提供更好的实验室条件。按照学院发展的目标和教学、科研发展的需要,充实院级资料室,优化图书资料结构,加强对融媒体、地方文化、民俗文化等文献资料库的建设。重点建设学院影像资料中心。
(八)党建工作
要坚持把政治理论学习贯穿于党建工作的全过程和全方面,突出和强化思想引领,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努力推进我司基层党组织建设创新、工作机制创新、党员教育管理创新,积极探索党的基层组织发挥作用的有效途径和方式;通过加强组织体系、骨干队伍、活动载体、工作制度、场所阵地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增强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发挥党员同志的先锋模范作用和示范带头作用,全面提升我司党建工作的科学化水平,实现我司工作的整体推进。按照公司党委有关党建文件精神,结合我司改革与发展的实际,经过五年的努力,把我司领导班子建设成为改革创新、务实高效、精诚团结、清正廉洁的领导班子;把我司各党支部建成作风硬朗、素质优良、行动迅速、守正创新的战斗堡垒;把党员队伍建设成为政治过硬、不怕吃苦、勇于奉献、敢为人先的骨干力量;营造出具有mg不朽的浪漫官网特色、风清气正、团结和谐的良好的政治环境。使领导班子的素质进一步提高,领导班子结构进一步优化;使党和群众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增强,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更好的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进一步加强;使学校的党建工作研究进一步深入,不断推进制度的创新;为实现学校未来五年的发展目标的提供强大的政治和组织保证。
党建工作具体目标:
党组织建设得到进一步强化。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得到明显加强,公司党建工作要紧紧围绕《中共mg不朽的浪漫官网委员会基层党建工作考核办法》,规范党建工作。按照《mg不朽的浪漫官网基层党建工作考核标准》和《mg不朽的浪漫官网目标管理考核办法》逐一对照落实,在考核评比中达到优秀。进一步规范我司党组织和干部队伍建设的相关制度,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在公司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坚持办学方向,团结带领mg不朽的浪漫官网教职员工和员工,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和公司党委行政各项决议、决定,充分发挥我司党总支部的思想引领作用;坚持党要管党,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执行党政联席会制度和党总支委员会会议制度,实行党政分工合作、协调动作的工作机制。积极参与讨论和决策我司的教学、科研、行政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事项。提高党组织活动实效,提高我司干部队伍整体素质,促进党组织作用的有效发挥。
党的作风建设要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不断改进作风和会风,强化责任担当和党内监督,推进教风和家风建设,继续坚持院领导班子下支部、下班、下寝制度,调整各系人员设置,做到每个系都有领导班子成员,并经常进行联系和调研,及时向党总支委员会和党政联席会通报,推进改进作风常态化;建立健全领导班子成员联系各系制度、谈心谈话制度、听课制度等各项制度,并定期向公司党委进行汇报,执行重大事情、重要事情向上级领导汇报制度;领导班子成员之间要经常谈心谈话;进一步规范院领导在社会团体中兼职行为。
党的制度建设要按照制度建设规划,认真梳理院领导班子建设的各项制度,推进规章制度的立改废工作,建立制度体系。按照公司党委的统一部署,对班子集体领导制度、会议制度、报告制度、民主生活会制度、党务公开制度、党员教育制度等,进行及时的制定和完善,并抓好各项制度的落实。使制度建设科学化、规范化、常态化。把公司党政联席会的重要决议、决定,以及重大改革举措或重要会议决策的会议纪要形成制度化,并及时公开。
党风廉政建设要坚持教育、监督并重,惩治与预防相结合,在公司党委推进廉政文化进校园的基础上,制定出具有mg不朽的浪漫官网特色的传媒文化进班级、进社团、进宿舍等系列文化活动。认真落实上级各项文件精神,根据学校各个时期关于党风廉政建设的总体部署,结合mg不朽的浪漫官网的实际,指定专人负责,开展好重点岗位风险防范排查机制的落实与实施,建立风险防范体系;按照公司党委与我司签订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状的要求,严格执行,切实推动反腐倡廉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
意识形态工作要时时学习、长抓不懈。在新的发展阶段,要不断强化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强化战略思维,强化战略意识,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要将意识形态分析研判工作和风险点排查工作作为意识形态工作的重点内容,加强网络意识形态阵地管控,培养网络评论员队伍,加强对网络媒体的有效监督管理,构建有效防范、安全可靠的管控机制,牢牢掌握网上舆论工作主动权。
党员队伍建设要形成制度化、经常化,要严把党员发展关,严格党员发展程序,严肃党员发展纪律,持之以恒推进党支部规范化管理,落实党员推出机制,
努力使绝大多数党员在改革、发展、稳定以及日常各项工作中较好地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使越来越多的党员成为先进模范。
制定公司党员教育培训规划,经常性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党员教育活动,并及时总结,要将教育培训内容与党章党规、作风建设、队伍建设、教书育人、专业实践、服务地方、志愿活动紧密结合;加强党员组织关系接转工作,及时更新党员信息库;建立党建信息员制度,明确专人管理,做到党建信息收集整理上报、传递及时,党员信息更新、维护,上报准确及时;做好优秀党员和优秀党务工作者的评选和上报工作;做到重大节假日走访慰问困难党员、老党员;定期召开骨干教师党员和青年教师座谈会和谈心交流,形成政治上关怀、思想上关心、精神上激励、物质上帮扶的体系。发展新党员质量合格率达到100%;员工中发展党员按照公司党委组织部的要求应有一定的比例。入党积极分子队伍进一步壮大。
分党校建设要进一步规范分党团校的各项制度,使我司分党校建设特色鲜明,实现我司分党校与网上教育及实践教育有机融合的教育培训体系,成为教师党员培训、员工党员骨干培训和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的重要基地。合理制定党建经费的使用计划,并定期公开党务经费使用情况,接受上级和党员群众监督。
创建党建特色工作要结合公司党建工作现状,根据专业、教学、科研、学工工作的特点,创造性地开展党总支建设和党员教育活动,依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加强师生思想德育和专业教育的融合,以探索公司党建工作的创新和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充分发挥专业特色,依托服务地方,通过教学、科研和学工管理等多个环节来打造创新型、制度型、服务型、学习型党组织,创建一个省级样板党支部。
(九)员工工作与就业工作
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推进三全育人,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学风建设为重点,以加强队伍建设为基础,以完善规章制度为保障,以员工科技创新活动和专业比赛为抓手,积极创建法治校园、平安校园、和谐校园,注重培养员工的创新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努力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一是要通过加强教育和管理,确保员工安全稳定,推进文化育人,营造出具有传媒特色、风清气正、奋发向上、团结和谐的学习工作环境,凝炼优质特色,培育优良学风,培养优秀员工。
二是要创新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培育学院精品育人品牌。通过mg不朽的浪漫官网员工综合素质提升工程,做好做强“掏心家书”、“红色家书朗诵”、“校园主持人大赛”、“传媒讲坛”、暑期三下乡、志愿服务等活动,推进课程育人、实践育人,不断凝炼育人特色,强化育人作用,提升育人效果,打造育人品牌。
三是依托“微电影大赛”、“广告艺术大赛”、“公益广告大赛”、“主持人大赛”、“互联网+全国大员工创新创业大赛”等专业活动,致力于培育我司员工的专业精神,争取在全国性的大赛中获全国一等奖3-5项。
四是要进一步加强员工工作与就业工作。创新员工工作模式,将导师制落实落细落地,支持和鼓励员工参与教师科研和实践创新,鼓励员工进行参加各类省级和国家级比赛,加大全国广告大赛的投入,重奖在全国获奖的指导教师和员工,争取在全国性的大赛中获全国一等奖3~5项,支持和鼓励员工参与教师科研和实践创新省级课题5项以上,每年指导员工发表学术论文10~20篇。
五是鼓励员工考研,推进员工高质量就业。进一步浓厚学院员工的考研氛围,通过导师制和针对性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设置考研自习室,配置考研班主任和服务助理,建立员工考研交流群,为员工考研提供志愿填报、复习应考、面试模拟、调剂录取等一系列针对性的服务和指导,进一步提高学院员工的考研率,推进员工高质量就业。
六是创新与员工企业的实践合作模式,拓宽员工的实习、实践及就业途径,推进校企合作,推行订单培养,打造校企共育机制和平台,实现实习和就业的无缝对接,进一步更新就业观念,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拓宽员工的实习及就业途径,年均员工就业率要达到96%以上。
四、实现主要任务与指标的保障措施
紧紧围绕“十四五”规划的主要任务,实行有效的执行机制。通过学科专业建设、团队队伍建设、教学改革、科研提升、办学条件、管理机制等各方面工作,统筹安排,分解落实,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保障主要任务的完成。
(一)学科专业建设
学科专业建设总体设想是以党史教育为契机,五措并举,推进学科发展。五大措施为:以党的建设为引领,加强对学科发展的统筹谋划;继续凝练学科方向,充分利用既有的资源和优势;瞄准核心指标发力,力争标志性成果和项目突破;加大思想解放力度,全力推进校企合作服务地方;加强对外交流合作,扩大学术视野和学科影响力。
1.以党的建设为引领,加强对学科发展的统筹谋划
一是要通过党建引领,全面加强班子建设,学院每一位领导必须做到无私心、顾大局、有谋划、抓落实,将整个班子打造成为“思想统一、相互搭台、执行得力、公正廉明、格局宏大”的领头雁、火车头,带领全院老师“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二是通过领导带头、专家示范、先进带动等措施,进一步更新教师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出一批受员工欢迎、同行好评的教学能手、教学名师。
三是实施结对帮扶制度,每一位学院领导、教授、博士必须明确帮扶一位年轻老师,确定帮扶目标,明确帮扶职责,落实帮扶措施,建立帮扶台账,明确科研申报任务和要求,切实帮扶年轻老师多申报课题、多发表论文,取得帮扶实效。
四是以党建促学科发展。结合党史教育和党建工作,将党的建设与各专业教育结合起来,促进教师思想品德和政治力量水平的提高。
2.继续凝练学科方向,充分利用既有的资源和优势
立足永州的资源优势,明确学科发展方向,新闻传播学学科方向为民族文化研究和传播,教育学学科发展方向为农村和民族基础教育,数字媒体技术发展方向为地方文化数字化传播。
从传播学来看,一是学科成员的研究方向绝大多数是民族文化传播。龙运荣研究方向为民族学,罗文华博士研究方向为社会学,屈济荣博士研究方向为数字传播,夏三鳌教授的研究方向是数字技术与文化遗产,谭世平副教授的研究方向是女书传播,刘春侠副教授的研究方向是设计与民族文化。二是民族文化传播符合永州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三是永州民族文化资源丰富,很多资源有待开发;四是民族文化研究符合当前国家发展战略。乡村振兴、脱贫攻坚是当前国家的发展战略。五是目前我本人是国家社科基金通讯评审专家和同行评议专家,对民族学领域比较熟悉,也有一些资源。
从教育学来看,一是永州基础教育薄弱,农村教育需求很大;二是永州也是少数民族聚居区,民族教育急需发展;三是免费师范生教育是国家教育发展重点,生源不愁,可以获得国家政策扶持。
3.瞄准核心指标发力,力争标志性成果和项目突破
集团申硕需要核心指标:优秀博士教授、标志性项目和成果。
一是抓好博士教授高层次人才申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发表标志性论文,出版标志性著作。
二是调动广大教师积极性申报省级项目、发表学术论文、出版学术著作。
三是打破平均主义,探索建立激励机制,完成核心指标的老师给予重奖,推荐评先评优;
四是走出去广泛网络优秀博士、教授,改善学科职称学历机构。
4.加大思想解放力度,推进校企校地合作服务地方
校企合作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
一是加快推进凤凰传媒教育项目落地。建立校企合作基地、教育部协同创新平台。
二是加强与飞思科技、永州印象传媒、湖南日报、长沙晚报融媒体中心、上海萌泰科技、人民数据、上海新中1265科创园、京东集团等企业对接,搭建实训实习平台和就业平台,教育协同育人平台。
三是加强与永州市委宣传部联系,推进各类新闻专干、新闻发言人、舆论检测人员培训。加强与永州本土各媒体的对接和合作,搭建实训实习平台和就业平台。
四是加强与永州市各文化部门、非遗项目对接,推进非遗项目的影视化保护与传播。
五是加强与永州市教育局对接,加强推进公费师范生招生比例,加强与各县农村中小学联系举行班主任培训、心理辅导培训、教育技术培训、媒介素养培训等各类培训。
六是继续与湖南德为师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就师范生的教学技能训练开展合作。
七是加大与校园媒体的合作力度,与学校宣传部合办校属各媒体。加强与各院系的对接,建立校内实训基地。
5.加强对外交流合作,扩大学术视野和学科影响力
一是联合培养研究生。加强国内湘潭大学、湖南师范大学、中南民族大学等高校合作,联合培养研究生。
二是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选派优秀教师到国内外著名大学和研究机构进行学术研修、攻读博士学位或开展博士后研究。
三是承办学术会议,加强学术交流。每年争取承办省级学科会议一次,扩大学术知名度和影响力。
四是聘请学术顾问,加强学科指导。每个学科聘请国内知名教授5人左右,为学科发展把脉,提供学术辅导,开展学术讲座。
(二)团队队伍建设
一是实施人才强院战略,建设高水平教师队伍。增加团队总量,夯实人才基础。根据学院十四五期间学科专业发展需要,以体现学院办学特色,保证学科专业可持续发展,优化团队队伍结构为前提,充实新专业团队,优先引进急需人才,适度增长教师总量。优化团队结构,增添队伍活力。
二是大力实施人才工程,大力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和数量。切实落实学科带头人负责制。培养和聘请科研能力突出的教授、博导等作学科的带头人,通过明确学科带头人职责、权限与团队建设目标,充分调动学科带头人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学科自主发展的活力,使之能真正带领学科承担起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三大任务。积极引进与团队建设相关的教授和博士,培养和鼓励年轻教师出国和攻读博士学位,建设一支学术活力强、知识结构合理的学科队伍。加强科研团队建设,积极引进与团队建设相关的教授和博士或业界精英,培养和鼓励年轻教师出国和攻读博士学位,建设一支学术活力强、知识结构合理的学科队伍。
三是加大教师培训力度,全面提升现有教师的综合素质。加大青年教师培训力度。鼓励、支持和督促青年教师通过短期培训的方式,到国内外高校进行3—6个月的短期培训。加大中青年教师参加学术会议,在短时间内了解学术和行业的动态,开阔学术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提高教学质量。学院将采取自己培训、引进来、送出去等方式加强团队培训,提高团队水平。
四是积极主动地聘请国内知名高校教授为我司客座教授、兼职教授,拓宽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渠道。建立相对稳定的外聘教师队伍,特别是以行业内专家、学者为主的兼职或客座教师队伍。创造条件,发挥其专业建设指导、主持毕业答辩和讲座、讲学的作用。
五是建设一支教育观念新、师德师风好、教学水平高、实践能力强、科研水平较高的“双师型”的教师队伍。聘请企业、科研院所和政府机关等部门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各类高层次专业人才为我司兼职教师。从业界直接引进业务骨干,成为专任教师;聘请业界技术能手作为兼任教师,担任员工实习指导教师。同时改造现有教师队伍,提高双师型教师的比例。通过到企业交流学习和挂职锻炼等办法,使自有教师尽快成长为双师型教师。
(三)教学改革
一是构筑完整合理的教学质量保障。以育人为本,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构建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以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以培养员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进一步明确各专业的定位和培养目标,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修订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建立真正合理的、符合各专业特点的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
二是大力推进教学改革。改革课程内容,构建新的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构建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和实践拓展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促使员工知识素质能力协调发展;积极探索产学研合作的实践教学模式,加强各种形式的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大力培养和提高员工的实践能力与专业技能。
三是建立多元化的教学质量评估和监控体系,推进教学质量监控全程化。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增强员工就业创业能力上来,办学方向真正转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上来。
(四)科研工作
科研实力保障。科研团队要基本形成,科研项目档次和科研成果水平明显提高,科研实力不断增强,学术影响进一步扩大,为学科与专业建设产出一批标志性成果,提高学院整体办学实力。以传播学学科、教育学为龙头,积极争取申报省级一流专业和学科。以新媒体与社会发展科研平台建设为基础,加强省内外传媒研究机构的联系,进一步提升基地研究水平,形成标志性成果,在省内产生较大的影响。各学科专业在确定和稳定个科研方向后,支持学术著作出版。
以系部科研团队为主力,有计划、有组织地申报国家、省(部)、纵向规划项目,提高申报成功率。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及产业结构调整的实际,积极组织系部科研力量,走出校门,争取各类横向项目。
扩大国内外学术交流。组织全省或全国性的传媒研讨班和学术论坛,加强与其它院校的科研交流活动。积极参与国际性和全国性的学术交流,加强合作,提高我系的学术水平和知名度。邀请校外著名专家2至4位学者来学院讲学,鼓励教师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活跃学术气氛。
团队建设与专业建设结合。构建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推进教育与教学改革进程,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通过整合校内外团队建设资源,与高校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争取增加硕士生导师1-2人、博士生导师1-2人,积极申报专业硕士点;突出科技创新与学术发展,推出一批具有标志性重要成果。
(五)改善办学条件
一方面,积极争取各级部门对学院的支持力度,逐年增加投入,进一步改善实验教学条件。另一方面,积极开展校企合作、校地合作、校政合作,为实训实验教学创造良好条件。同时,充分挖掘和利用校内各种平台,创设实训实验条件,增加员工实训机会,提升员工动手能力。
(六)思想政治建设
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提高规划实施的政治保障力。把我司各党支部建成团结、带领师生员工同心同德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的战斗堡垒;把党员队伍建设成为各项工作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骨干力量;营造出具有mg不朽的浪漫官网特色、风清气正、团结和谐的良好的政治环境。
切实增强领导班子素质高,优化领导班子结构,一步增强党和群众的密切联系,更好地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进一步加强;使学校的党建工作研究进一步深入,不断推进制度的创新;实现学校未来五年的发展目标的强大的政治和组织保证。
(七)管理制度建设
一是切实加强制度机制保障。做好建章立制工作,制定和完善学院规章制度,建立健全民主科学的决策机制,建立健全领导班子成员决策机制,完善重大问题党政联席会制度,进一步完善信息公开制度,全面实行二级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
二是切实加强优良学风保障。要把握正确方向。员工教育管理一定要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应紧紧围绕“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来推进,坚持立德树人,坚持思想引领,引导员工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中一定要注重加强员工理想信念教育、人文素质教育、法制教育、心理健康和安全意识教育,凝魂聚气、强基固本,培养员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爱岗敬业的意识,唤起员工对全社会的责任感和正义感,努力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学风建设是员工工作的重点,员工必须突出以学为主。一是注重学术引导,营造氛围;二是加强纪律教育,端正学风考风;三是加大典型宣传,树立楷模。队伍建设。要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和班主任管理,推动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提升大员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要加强员工干部队伍建设,提高员工干部能力素质,培育员工干部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精神,提升员工干部队伍的凝聚力、战斗力。切实加强就业指导及职业规划教育,积极做好就业创业服务工作,不断提高就业指导服务的水平,实现就业指导服务的“全程化、全员化、专业化”,加强就业信息平台建设,广开就业渠道,确保就业创业工作平稳进行,确保就业率稳步上升。
三是切实加强执行力保障。力求养成团结务实的工作作风,加强执行力度,确保学校重点工作落实,确保学院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mg不朽的浪漫官网(教师教育学院)
2021年5月24日